——2023年12月30日在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唐晓城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工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实施“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精准施策、靶向调节,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0亿元,同比增长5.5%;预计全年仍将持续增长,可达年初预期。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连续4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战略赋能加快实施,多个领域走在前列
一是经略海洋持续走在前列。海洋生产总值、海洋经济贡献度稳居全市首位;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34万吨,产值超过90亿元,在全市渔业产值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成功验证国内三文鱼全周期养殖可行性,累计收鱼20万尾;瑞滋集团刺参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灵琅八鲜”入围2022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整体搬迁至新区;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实现五年来的“零”突破;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基因库、最大的海藻酸盐生产基地。成功举办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嘉宾参会;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新区揭牌运行,全球首批、亚洲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启用。
二是融合创新打造标杆。略。
三是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突破。新形成制度创新举措87项,预计30余项获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率先在全国推行商事登记“自贸+”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出口退(免)税申报“免填即退”模式,全国首创建筑企业开办零跑腿“一事全办”,全国率先推行涉企许可“无感续证”。业内首个大宗商品数字仓库平台建成运营,完成7.8万平米仓库数字改造。易货贸易实现省内首单出口退税,完成进出口业务闭环试单,总量占全省95%;山东首单跨境电商离岸转手业务成功落地。“港云仓”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一等奖。在全国率先开展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中欧班列铁路运输单证项下贸易融资成本下降30%。
四是体制机制改革活力迸发。省政府正式印发《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省市联席会议顶格推进,全方位、强力度推动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高水平承办第八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扩大了西海岸新区影响力,多项政策诉求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步拟出台的《促进国家级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展的行动计划》。32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任务全面完成,新获批市级以上改革试点16项、累计达153项,70余项改革举措获省级以上层面认可推广,人才创新工作被省委改革办刊发,“耦合汇”政企交流经验获全国工商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入选国务院第七批改革创新试点案例。
(二)发展支撑不断夯实,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一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份,全区开工在建项目1551个、计划总投资8630亿元,完成投资同比增长5.2%,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度达34.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高于全市7.6个百分点;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4.6%。坚持重大项目引领,加快建设总投资4376亿元的97个省市重点项目,新增2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保障用地项目清单。累计争取两批专项债合计81亿元,已全部发行,支持82个项目开工建设并纳统。
二是消费活力加快释放。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1条省级、2条市级、20条区级步行街,打造“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处,新增乡镇商贸中心3处,海上嘉年华澳乐购步行街被评为“青岛市商业步行(特色)街改造提升十佳街区”,文达通公司科技赋能社区案例入选商务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型案例集》,青岛市唯一;新建牛街、悦和花街等特色步行街;濠洼夜市成为新区首条潮汐式步行街,日均客流量超过2万人。跨界融合消费活跃消费市场,创新举办“车展进商超、进工业园区、进大集”等活动,全年汽车销售额逾60亿元;开展“福兔迎春消费季”“城市生活节”等促消费活动30余场,发放1300万元惠民消费券、600万元餐饮消费券,预计限上零售业销售额240亿元、同比增长20%。新增“青岛老字号”品牌4家,累计获“山东老字号”“青岛老字号”称号的企业7家,引进特色首店12家。
三是政策红利落地见效。减税降费成效显著,全年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68亿元,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降低政府采购市场准入门槛,与中小微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金额16.8亿元,占政府采购合同总量的93%。持续开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聚焦国家战略、实体经济等重点领域,累计开展金企对接活动160余次、走访企业3000余家。推动银行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全区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超8000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新增贷款投放超20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投放量。进一步增强“三农”、小微企业、新市民等群体金融服务供给,小微企业新增贷款投放同比增幅超过20%。“专精特新贷”和“普惠稳岗贷”累计贷款金额近80亿元。
四是民营经济持续壮大。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20家,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认定雏鹰企业54家、瞪羚企业28家;新区共5家企业入围省民企百强,27家企业入围市民企百强;5家企业入围省民营企业创新百强,4家入围省民营企业创新潜力百强;4家企业集团入围省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百强;7家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新登记设立市场主体5.7万户。
(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发展新优势持续塑造
一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古镇口校区等6所高校启用,在校生21.2万人。建成启用星海湾路小学、瞭望山路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17所,增加学位1.3万个。启用西海岸中学、西海岸第九高级中学,面向全区招生,增加高中学位4200个。改造提升29所学校办学条件,2所学校获评山东省乡村温馨校园。学前教育普惠率提升至96.2%,优质园占比提高至80.1%。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成立新区产教联合体,获评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二是科技创新驱动有力。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预计达到1505家,新增27家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168家规上工业企业获批备案建设青岛市企业研发中心,累计419家企业建设云上研发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3.6%。“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成为“十四五”期间全国首个开工的大科学装置;成立青岛空天动力结构安全研究所,列入教育部“十五五”高校大科学装置培育项目库。“轻型涡轮动力”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分别达到139家、138家。建立“科技专员+揭榜挂帅”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用精准对接,雷沃液压挖掘机首次实现了整机系统的国产化集成,打破我国挖掘机对国外关键核心元器件的依赖;“hw-8010高速高密喷水织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入围全省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公示,国家级新区首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投入运行。
三是招才引智亮点纷呈。全省率先布局国际都市圈“人才窗口”,成立全市首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中国医学创新转化“琅琊榜”论坛落户新区,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建全省首个实体化研究院。组建“双一流+”高校青岛校友会联盟,打造环高校人才创新圈,种业“四链”融合做法在全省推广。举办新锐青岛·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高校人才直通车等赛会活动100余场,实体运行“蛤蜊青年磁场”城市青年人才成长平台,全域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举办“人才向党”主题党日、新区首届人才运动会等大型人才活动,营造“暖心留才”人才生态。新引进各类人才6万人,人才总量达到84万人,荣获“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等称号。创建“青博荟”博士后工作品牌,通过强化平台建设、设立服务专窗、发布需求目录、科研项目对接等措施,加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集聚。共引进青年人才3.6万人,其中,引进博士人才206人。
(四)动能转换纵深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力提速
一是新兴产业聚链成势。构建“链长+链主+联盟”工作体系,全力强链补链延链,全市47家先进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22家在新区。“强芯扩屏”扎实推进,致真存储开工,电子信息产业园配套二期项目、开投芯屏产业园一期建成,擎方科技光掩膜版投产,京东方产能快速爬坡,“芯屏”产业加速集聚。滚动推进海尔中央空调实验室技术改造项目等200个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工业技改投资贡献率占全市35%以上。全市22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3个在新区,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优秀产业集群。新区获评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稳步开展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新入选市级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20个,目前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5家、服务业创新中心5家。
二是重点专业园区加速崛起。对全区招商机制进行调整优化,发挥区投资促进领导小组统筹职能、五大专业招商部门攻坚作用和大功能区产业集聚功能,不断提高招商专业化水平。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3个市级园区全部挂牌,氢能产业园已通过青岛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累计落户翰博光电、美锦氢能等120个项目、总投资3355.8亿元,其中73个项目已投产运营。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入驻企业49家,总投资53亿元的诚志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43.8亿元的海湾化学双酚a及配套工程项目试生产;电子信息产业园8英寸、12英寸晶圆和新核芯高端封测实现量产、入选国家鼓励的重点集成电路企业;青岛光电产业园一期项目逐步投产,中国北方“芯屏”产业高地垂直崛起。
三是数字经济突破发展。新打造开放场景230个,累计达978个。获评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区,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认定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213个,打造卡奥斯、赛轮橡链云等一批示范应用,卡奥斯赋能的海尔中央空调和冰箱互联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总数占全省的1/2。中加特入选“全国十大5g全链接工厂试点示范”。累计建成5g基站10899处,是全省唯一突破万处的区县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提质增量,新区在用标准机架总数19422个,中国电信云计算基地创建省级新型数据中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突破700亿元、增长15%。
四是绿色低碳纵深推进。成功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金能化学等6家企业入选企业试点名单。系统推进50个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项目、9个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建设。8个项目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亮相,极视角人工智能与智慧物流中心入围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大唐益和储能电站入选山东省新型储能项目。4项节能技术获评山东省能源领域新技术。在全市率先出台充换电设施布局规划(2023—2035年)。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3902个,充电桩保有量和新增量均位居全市首位。
(五)改革开放推向深入,走在前活力动力持续激发
一是开放枢纽作用显著。发起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合作倡议,召开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会议,举办青岛西海岸新区2023年走进陕西西咸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和兰州新区等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调研推介活动,进一步深化区域开放合作,服务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西安-青岛跨境电商产业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启动。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五,航线密度北方港口居首,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首位。实现海运拼箱、海空联运及多式联运一体化发展,打造五洲通达全球采购集拼中心仓业务模式。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rcep青岛经贸中心封顶,东北亚国际寄递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全省首个、北方唯一航空物流超级货站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并完成首单测试。
二是外资外贸稳中提质。充分发挥智能家电、高端化工、船舶海工等制造业产业带优势,支撑出口平稳运行。充分发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获批三年来累计实现进口超过6000亿元;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充分释放rcep政策红利,预计对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额达到1200亿元、增长10%以上。预计货物进出口增长10%。举办“青岛西海岸新区全球海外仓资源共享联盟成立仪式”,50余个海外仓加入联盟。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超过30%。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突破200个,其中山港托克、原油及lng进口仓储等10亿元以上大项目50个。
三是“四张名片”释放新活力。举办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全国药品交易会等重点展会超400场,吸引观众1370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新区获评中国最具创新活力会展名区。青岛影视基地新引进影视企业150家,备案拍摄《流浪地球2》等作品147部,青岛数文会、影视周签约37个项目、总投资213.5亿元,全国数字文化一体化服务平台启用;凤凰音乐节吸引6万乐迷入场共享音乐盛宴,青岛国际啤酒节累计纳客617万人次、消费啤酒2700吨,第十三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是全国民间文艺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文化盛会;海上嘉年华会展中心建成投用,“会展之滨”再添新地标。
四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营商环境改革5.0版,305项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推出政务服务“视频办”等一批改革举措,“免申即享”惠企政策清单拓展至33项,创新推出政策“码上查”,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在企业聚集区布局103处“服务小站”,提供11大类60门涉企课程,常态化开展“点单式”宣讲活动11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110件。开展“我与企业一起成长”活动,万名机关干部与新区全量企业结对,实现“企随人走、有事只找一个人”。
(六)区域发展特色突出,功能区建设提质增效
前湾综合保税区,打造闯创驿·青年梦工厂,构筑产才融合生态圈。自动化码头获评五星级“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成为全国唯一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入选山东省首批“双招双引”特色园区。青岛开发区,综合考评继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芯屏新城”入选全省首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东西合作共建试点”走在全省前列,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董家口经济区,海湾化学环氧树脂等34个项目开工建设,渤海粮油等37个项目竣工投产,董家口化工园区扩区获批,入选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强化工园区,获评全国智慧化工园区。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新增全市唯一总投资突破600亿元的制造业项目,超低能耗建筑全产业链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中德未来城零碳试验区获2023年度首批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认证。获批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国家级联动试点,全市唯一。荣获“2023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园区”和“2023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园区”。古镇口核心区,略。灵山湾文化区,阿里帧享数字影棚等30个项目落地,瑞馨德龙智能制造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东方影都获评全国影视基地突出贡献奖。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区域集聚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区的57%。打造全市唯一国际金融人才驿站;成功举办科技金融助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获评全市唯一“山东省创业投资集聚区”。海洋高新区,利群商业综合体等32个项目落地,圣元国际蛋白饮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海容智能冷链、寰宇乾坤航天科技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投资50亿元的万马高端装备产业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清原种业总部项目开工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青岛国际种都高新技术示范区,引进中农产发等10家种业企业和示范种植作物新品种50个,建设可展示3000多个农业新品种的青岛市唯一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交通商务区,新引进泛美国际航空城等16个亿元以上项目,鑫东云计划科技谷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农批保税仓冷库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
(七)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城乡统筹开创新局面
一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总投资2048亿元的154个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低效片区腾空土地1.66万亩。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地铁6号线一期空载试运行、13号线二期北段通车运营,明董高速主线通车、珠江路隧道通车。完工投用五台山路智能停车场等6处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192个。打造“公园城市”,完成“微更新”200处,建成开放滨海绿道、口袋公园、林荫廊道等21处,打造唐岛湾公园、海军公园等20处“席地而坐”示范区域草坪10余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建1712处、112万平方米,新生违建动态清零。高水平承办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经验全国推广。完成1.6万盏路灯节能增量改造,楼体亮化累计播放时长约480小时。
二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以上。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5.2万户农村清洁取暖、6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改造圆满完成。建成“美丽庭院”4万户,修建“四好农村路”54公里。高质量建设1个省级、2个市级、11个区级示范片区,以片带面引领全域振兴。全市示范片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全省乡村振兴现场调度会先后在新区召开,铁山街道杨家山里片区黄泥巷村与格林纳达国红泥村签署结好意向书。脱贫攻坚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市推广。组建强村共富公司,共富田园合作社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前十强,获批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新区获全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认定。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实施白马河等4条河道整治工程,古镇口岸线修复工程修复海岸带24万平方米,小珠山新增绿化1.3万亩,修复沙滩15万平方米,浒苔近岸海域打捞、上岸清理量均创历史新低,互花米草清除率远高于省市要求目标。积米崖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年均值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保持优良。“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率先实施市场主体间用能权交易,建成省内首个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新区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灵山岛保护区“负碳海岛”成为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全国首家“大地文心”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落户新区。
(八)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共同富裕根基持续夯实
一是就业供需精准匹配。搭建“智找活”“零工之家”产业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打造8家社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开展“专精特新企业直播带岗”等招聘活动187场次,为市场主体和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用工和就业服务保障。组织3500家次重点单位开展“起航西海岸”等系列招聘活动90余场,提供岗位6.3万余个。出台支持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15条措施,推出“冠名班”“访企拓岗”等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研究生实训基地总量达198家,有效促进产教研深度融合。新增就业7.8万人,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二是牢牢兜住民生底线。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肿瘤医院等9个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新建60处名医基层工作站,区域就诊率达到92.2%,基层就诊率突破69%。新建15处养老服务驿站,增设家庭养老床位630张。增设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机构30个、托位216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42个。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参保单位共5.8万余家,参保人员共125.5万人。新建23处镇(街)医保工作站、1277处村(居)医保工作点,实现全域覆盖;落地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成果,降低群众医药负担超3亿余元,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病组覆盖。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获评首批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顶格推进保交楼建设,18个项目1.5万套房屋完成交付。新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070套,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兜底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8100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69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558人,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6.6%。
三是文旅事业日益繁荣。成功引进缦合缦高端国际文旅项目,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东方文化贝壳博览园等总投资700亿元的40个文旅项目加快建设,“海元宇宙”建成启航,金沙滩啤酒城休闲街区成为全市唯一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新区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获评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先进区。西海岸大学城体育中心正式启用,中国羽协青岛训练基地开工建设。103处全民健身场地和设施完工投用,105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西海岸足球队冲超、女足冲甲成功,新区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职业联赛队伍的区市。3名新区健儿征战杭州亚运会,刘晓鑫勇夺赛艇项目两枚金牌。首个国家级海岸赛艇比赛在新区开赛,积极承办中国足协甲级联赛、全国桥牌大师赛等高级别赛事。
四是平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全面加强,打造完成100个样板“微网格”,推出市民“一家亲”小程序2.0版,各渠道受理处置群众诉求50余万件,获评“2023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扎实开展信访专项攻坚,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上级交办“治重化积”案件化解率99.8%。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聚焦“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破获全市首起贩毒案件,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顺利实现平稳转段。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工委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稳中存忧、进中有难,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部分经济指标不及预期。一是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部分支柱行业增长不快,企业因市场开拓困难、利润下降等原因扩大再生产步伐减缓;需求恢复动力偏弱,复苏进程有待提速。二是产业升级仍需提速。新增重大产业项目偏少,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支撑作用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还需增强;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制约仍较为突出。三是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城市功能品质还需持续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依然较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全力抓好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山东省支持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年。初步考虑,做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新区获批十周年。
按照这一总要求,对2024年主要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
——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5%、确保不低于青岛市增速;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
——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
(二)民生类指标
——新增城镇就业7.5万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三)约束性指标
——全面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措施
2024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国家和省、市、新区工作部署,扎实落实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一是持续提升经略海洋能力。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突破发展海洋经济行动2024年工作方案;推进现代渔业提质增效,研究制定“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712所大型特种电机等总投资1000亿元的60个海洋重点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10个,新竣工项目10个。“深蓝2号”实现投产,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链条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招引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海洋项目。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持续推进大院大所和高校向区向海发展,全面运行中科院海洋所,高质量运行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新区转移转化。以联合国“海洋十年”为契机,高标准建设“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持续推动新区可持续发展,在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海洋管理等方面示范引领;高水平筹办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
二是深化融合创新发展。略。
三是加快自贸试验区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方案》试点任务落地落实,深化“航贸金”融合创新改革,形成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30项以上。做大离岸贸易、易货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强产业链韧性,完善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推进ipm、德国代傲、新核芯等项目产能进一步爬坡,推进华大基因谷、清原基因编辑产业园、海尔水联网、潍柴动力研发、日本荏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航贸金融合创新基地,推进总投资120亿元一期项目主体封顶。
四是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聚焦土地高效利用、金融科技、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改革攻坚,全年新争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0项以上,形成全国全省推广经验做法50项以上。充分发挥省直部门挂职干部桥梁作用,推动驻济专班设立并试运行。充分利用好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清单化落实《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4年推进目标。深化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全力做好中期评估工作。深化国企改革,持续盘活存量资产、抓好增量投资、探索更加专业高效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本布局、协同新区产业发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加快建设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示范区。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探索财政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科学组织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推进已批成片开发方案中未实施项目调整工作,为新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保障。
(二)不断强化精准施策,推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一是千方百计提振消费信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台促进消费提振政策措施,健全常态化促消费机制。以新区成立十周年为契机,举办以“悦享十年 乐购起航”为主题的购物节活动,全面提振消费信心,繁荣消费市场。推动异业融合发展,鼓励山东众邸便利与达客鲜生开启合作,实现流量共享。创新消费新场景,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传统消费新场景,推动数字市集落地开花,引导嘉年华·海信广场等重点商超发力“她经济”,搭建母婴、饰品、美妆等一站式消费新平台。加强乡村商业体系建设,新建3家乡镇商贸中心,更大力度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用好国家鼓励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二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对在建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目标、项目、问题和责任4张清单,推动项目进度目标落地落实;加快推进381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争取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20个。加快建设潍宿高铁青岛连接线、董沂铁路、董梁高速、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地铁6号线二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改扩建沈海高速、青兰高速。加大国债资金项目争取,加快推进排水防涝地下管网及设施建设改造等新增国债支持项目实施。重点推进117个、总投资707亿、年度投资109.3亿的新区财力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区财政资金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系统推进总投资931亿、年度资金需求244亿元的65个2024年第一批专项债储备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完善重大项目并联审批要素保障机制,以优质示范项目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三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扩基工程”,新培育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持续扩容创新基数。对小巨人和独角兽培育库内企业开展精准培育,力争新认定“小巨人”企业5家以上。完善“耦合汇”政企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活动,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三)持续锻长板补短板,加力振兴实体经济
一是加速推进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推动实施“育苗”“倍增”计划,推进擎方科技等已投产运营的73个项目提升产能,推动青岛集成电路、京东方等链主企业尽快实现达产满产。统筹董家口化工园区扩区规划建设,开工建设国橡50万吨功能化新材料、12万吨非公路轮胎等总投资278亿元的6个重点项目,推进氢冶金、青岛石化项目(一期)等总投资600亿元的16个项目,推动海湾化学环氧树脂、金能化学聚丙烯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园内氢枫氢能等总投资463亿元的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全力稳定百亿级龙头企业,深化与中国石化、中船集团、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等集团总部战略合作,推动7家百亿级企业产值增长8%以上。推动金能二期、潍柴海洋装备等项目加快投产,支持芯恩等重点项目加速释放产能,力争增量项目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企业倍增工程,力争30家倍增企业拉动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200家。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力争八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0%以上。滚动推进海信商用智能空调产品生产改造升级等200个工业技改项目建设,推动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大力推进高端装备产业迭代升级、壮大规模,2024年产值力争突破400亿元。全面提升服务业载体建设,积极推动5g产业园、阿朵小镇等项目申报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聚焦重点产业链,加大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210个、过50亿元项目16个。
三是加快数字经济聚势赋能。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度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新认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10个以上。加快培育一批首版次高端软件、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芯屏产业发展,发挥京东方等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总量,打造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推进中国联通西海岸数据中心一期、中国电信青岛云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标准机架总量突破2.4万个。
四是强化金融要素支撑。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宗旨,实施金融“双招双引”,发挥“基金+”优势,实现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全力引进独角兽企业,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养老保险等。争取广发银行等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山东省创业投资集聚区建设,积极引进头部优质创投资源落地新区,搭建常态化路演平台,强化对科创企业的全链条支持。持续畅通融资服务渠道,发挥“西海岸融资服务平台”、金融管家和金融辅导队等机制作用,搭建“线上”+“线下”融资服务综合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
五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大绿色制造培育力度,争取2024年新认定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研究筹办全球性低碳创新大会,聚焦可再生能源、零碳生产、绿色金融、绿色建筑、碳汇交易等绿色低碳发展细分领域开展研讨和合作洽谈,助推新区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争创全省示范。推进金能棋子湾、胶州湾海上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做好小珠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服务,推动海上能源岛试点。
(四)聚焦科教强区建设,推动创新资源扩优提质
一是加快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加快热点区域教育项目建设,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建成10所,新增学位2.2万个,推进大学城附属学校、山东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建设,持续扩容优质学位。启用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打造中德“双元制”职教平台。推动特色高中创建,打造升级6所初中强校提质试点校。全力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完善“青青益课”名师公益课堂建设,推广智慧作业系统,持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推进3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争创国家级“双优”学校。做大做强“墨子工匠学院”品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二是加快科技强区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领军企业引领“三大计划”,推动规上工业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100%全覆盖,争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2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5%。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计划,争取新增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以上。持续深入“科技专员+揭榜挂帅”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高效组织体系,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引领技术。
三是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坚持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优化教育链,紧盯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发展需求,聚力打造“琅琊荟”产业链人才发展共同体、“四链”融合示范园,统筹推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黄河流域人才协同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深化打造环高校人才创新圈,持续搭建“国际范”“青春范”的人才生活场景,加快建设济青人才集聚平台核心区。实现驻区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1.4万人,就业创业率达到25%以上,引进各类人才6万人。
(五)持续扩大开放优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积极关注商务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的政策导向,加大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等惠企政策宣传解读,“第一时间”释放确保政策红利,探索推进将境外融资以fdi形式开展股权回投、qflp基金等利用外资路径与渠道。全力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入发展,继续扩大中间品贸易,新增aeo认证企业10家、进出口实绩企业300家;全面启用rcep青岛经贸中心,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完善青云通、易瑞国际等跨境电商服务及交易平台功能,推动外贸新业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
二是着力扩大“四张名片”影响力。坚持国际视野和城市特色,对标慕尼黑啤酒节等国际一流节会,高标准筹备筹办第34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输出啤酒节办节模式,实现走出去办节。持续打造“影视之都”名片,推进阿里、浩瀚星盘等影视项目落地,引进拍摄剧组和综艺项目60个以上,增强影视制作科技化、工业化竞争力。打造“电影之旅”品牌,推进影视文旅目的地建设,制定推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争创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办好凤凰音乐节、盖亚电音嘉年华等音乐盛会,丰富凤凰之声和星光岛大剧院演艺活动,加快发展音乐制作、数字音乐等多元化音乐产业。加大海洋新材料方向招商招展力度,全面提升2024东亚海洋博览会展会能级,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全产业链展会品牌。
三是着力深化开放合作。强化与青岛都市圈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与日照东港区、诸城市联动发展。拓展“一带一路”及rcep航线组群,增开10条集装箱航线,打造东北亚中转枢纽港。发挥港城联席会议作用,完善临港集疏运体系,改扩建青兰高速等大通道,推进董家口铁路物流园、lng三期等重点项目。持续开展沿黄省市“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对接活动。组织实施沿黄省市宣传推介三年行动计划,达成一批签约项目和合作协议,形成新区与沿黄省市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展互促的合作机制,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四是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发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攻坚行动,清单化实施不少于200项创新举措。探索创建“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推行“扫码入企 联合执法”备案制度,深化“我与企业一起成长”行动,用好“耦合汇”、企业服务日、营商环境小站等平台载体,打造多层次、多维度的政企沟通生态。发挥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作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服务和保护等“一站式”服务。持续拓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范畴,在税务、民生等领域公布一批应用场景。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在全国第一方阵进位争先。
(六)突出重点强化担当,持续强化主力军作用
前湾综保区,健全“数字化仓储+数字化交易+数字化金融”体系,加快打造国际船舶交易、国际船舶供退物料通关服务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鲨湾科技总部及超级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青岛开发区,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开工中硼硅药用玻璃等项目20个,加快建设新型显示模组与高新材料等重点项目14个,竣工投产青岛炼化安全提升等项目20个。董家口经济区,加快董家口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引进总投资830亿元的12个项目,开工轻量化新材料等18个项目,加快建设中试基地等43个项目,竣工投产海湾环氧氯丙烷等20个项目。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推进水联网智造基地、华大健康产业园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施特劳斯净水设备、四方思锐半导体设备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新招引产业链项目15个以上。古镇口核心区,略。灵山湾文化区,开工国药生命港等5个项目,加快中交央企总部、海创中心等8个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新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动悦榕庄、青风汇等项目尽快落地。设立唐岛湾金融科创母基金。创新招商载体政府补贴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流程、系统性投融资综合4399在线游戏的解决方案,打造唐岛湾科创中心。海洋高新区,开工俊源海洋新材料、一带一路基金总部等15个项目,加快圣元国际蛋白饮等20个项目建设,推动山东能源金融贸易总部等4个总部和高端综合体项目竣工运营,争创省级海洋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国际种都种业创新园建设,推进中国农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北方(青岛)中心、大地种业等一批项目落地。打造国际粮豆(小麦大豆)育种创新中心。办好青岛首届种业博览会。竣工运营清原种业、健力源、幸福村生态文化博览园等项目,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交通商务区,加快建设数字地理信息科创园等12个项目,新签约落地国电投绿色储能等16家企业,全力打造“站、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
(七)加大城乡统筹,进一步提升宜居水平
一是持续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300处城市“微更新”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10处体育公园、口袋公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在全省率先成立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作室,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30个国家大师级标杆项目,促进新区建设品质整体升级。推进g204黄山隧道建设、g228丹东线改线等项目。加快中德生态园、科技大厦等4处大型停车场建设,增划泊位7400个、充电桩3000个。完成72个老旧小区改造。攻坚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效果,打造2处精细化保洁示范区域。有序整治存量违建,坚决打击新生违建。紧抓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和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支持机遇,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保回迁”攻坚行动,完成5个村庄、1937户居民回迁。
二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抓好省市区三级示范区建设,完成1个省级示范区提档升级,2个市级示范片区出形象,11个区级示范片区见效果,以“村点出彩、沿线成景、全域美丽”为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乡村振兴综合体。依托各片区特色,开展樱桃节、桃花节、牡丹节等乡村节会活动,将新区示范片区推出山东、推向全国。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修缮25条农村公路,改造供水管道15公里,建成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优化推广“强村共富公司”“三社一司”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经验。
三是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裸露土地等扬尘源动态管控机制,全面完成年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不断健全土壤分级分类管理名录,依法推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紧抓白马河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对风河等6条入海河流总氮控制,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断面水质年均值达标率100%。全面推进古镇口岸线治理工程建设,有序推动青岛西岸前海湾区美丽海湾创建。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四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高效处置群众诉求,打造“一家亲”治理品牌。完善物业管理机制,持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探索综合调处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统筹禁毒、食药环等案件侦办,坚决打好整体战、系统战。加力化解信访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和积案,全力以赴保交楼,更大力度排查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强化重点项目用工服务靠前保障,提高就业服务人岗匹配精准度,切实解决重点产业、企业用人难题。探索精准“滴灌式”技能培训服务模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打造“就享家”村居级就业服务平台,优化“家门口”就业全方位服务。建成区级职工服务中心、6个户外劳动者服务区,提升62处户外劳动者驿站。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二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衡普惠。拓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打造一批慢性病、疼痛管理等特色服务团队,将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力争到2024年底实现全人群签约覆盖率63%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80%以上,履约率100%。在全市率先开展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工作,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持续为全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2价hpv疫苗,树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标杆。
三是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加快发展企业年金,不断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继续深化“1+n+6”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提质增效。高度关切“一老一小”需求,新建养老服务驿站40处,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新增托位500个,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四是推动文旅事业再上新台阶。开展庆祝西海岸新区建区10周年系列活动,启用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新空间新地标。补充更新图书3万册,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西海岸。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进琅琊台申报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建成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大型实景演艺,打造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争创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区。推进中国羽毛球协会青岛训练比赛基地、风河千亩生态运动公园、永保文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所建设,推进奥体中心竣工。坚持全民共享,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新增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和设施15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