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风;指导班主任对班级进行布置并符合育人要求,营造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2.建章立制。及时修订各项德育制度(如升旗制度、社会实践制度、完美师生表彰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纪校规;抓好学生《守则》、《规范》的贯彻落实,并开展相应的教育、检查、考核。
3.选订一定数量的德育书刊,并有效发挥作用。探索课改中的德育新模式,组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4.承担德育研究课题。认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校级(校际)课题研究,定期总结阶段性成果,每学期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5.组织升旗仪式。升旗仪式规范、庄重;有计划地安排国旗下讲话,主题明确、贴近实际,并对讲话文稿进行学年汇编。
6.建立校级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建立齐全的档案材料。
7.指导级部主任、班主任对特殊生进行帮带、对特殊生帮扶转化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转化,有具体的计划、措施、总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8.建立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并开展活动,指导各年级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培训活动。建立完善的家校联系制度,沟通方式多样有效,指导班主任进行家访并做好记录。
9.开发校外德育资源。积极与居委会、派出所、街道等社区单位密切联系,用好校外德育资源;建立校外德育工作辅导员队伍并充分发挥作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活动。
10.卫生教育。指导班级打扫校园卫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纪律意识,杜绝学生出现乱丢乱涂乱贴和随意公物现象。
11.文明教育。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能正确理解“守则”、“规范”内容并落实在行动上,穿着得体,举止文明。
12.不断创新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工作方式;积极开展有特色的专题教育;组织师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德育竞赛(评课、论文、演讲、知识竞赛等)。13.组织管理学生会,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